• 索引号: 113701000041888645/2021-01313 组配分类: 草案解读
  • 成文日期: 2021-07-01 发布日期: 2021-07-01
  • 发布机构: 济南市农业农村局
  • 标题: 济南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征求意见稿)解读
  • 发文字号:
济南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征求意见稿)解读
信息来源:济南市农业农村局 浏览次数: 字体:【 分享:

一、政策背景

“三农”工作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中之重。2021年,国家制定发布《“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此为根本遵循,国务院、山东省政府先后制定发布“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对“十四五”时期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导向、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等作出全面安排。

2020年10月,市政府将《济南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2021-2025年)》列为59个市级专项规划之一,并作为重点专项规划列入我市2021年度十大重大行政决策目录事项。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在深入调研、科学论证、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先进省市的经验做法,深入对标对表国家、省相关监测指标体系,把全市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作为一个整体来谋划,明确了“十四五”期间重点任务目标,设置了28项农业农村现代化重要指标(其中农业高质高效13项、乡村宜居宜业9项、农民富裕富足6项),研究编制了《规划》。

二、决策依据

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根据国务院《“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山东省“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和《济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依据党中央、国务院发布的有关“十四五”规划的纲要性、指导性文件和农业农村部出台的有关规划、纲要、意见、方案,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发布的有关指导性文件等,坚持统筹谋划,全面总结评估“十三五”全市农业农村发展情况,科学研判新形势,准确把握新要求,系统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编制了《规划》。

三、出台目的

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三个走在前”为总遵循、总定位、总航标,牢牢把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机遇,确立打造“黄河流域现代农业引领区、全国宜居乡村建设示范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区”的发展定位。立足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和服务双循环发展新格局,谋划“城乡多元协同、区域农业协调、雁阵集群突破、镇村联动发展”的战略布局。按照“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总要求,提出“全市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具有省会城市特色、城乡双向循环的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体目标,让省会乡村振兴的成色更足,全力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中走在前、作表率,为加快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提供有力支撑。

四、重要举措

《规划》整体分为六大板块、十个部分。

第一板块:第一部分“‘十三五’农业现代化主要成效”。重点围绕八个方面,对过去五年工作做了系统梳理,总结了农业农村发展改革、乡村振兴所发生的历史性变化。“十三五”时期,农业综合产能稳步提高、特色产业集群加快崛起、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农业绿色发展扎实推进、现代农业支撑体系创新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日趋完善、农村改革活力持续迸发、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

第二板块:第二部分“‘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面临形势”。从全国、全省、全市不同维度,对“十四五”时期我市农业农村现代化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问题挑战进行了深入分析。“十四五”时期,国家、省对农业农村工作重视程度前所未有。从我市来说,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强省会”战略布局、省会经济圈一体化的推进,为城乡格局调整带来新机遇。但也要看到发展遇到的问题,如现代都市农业产业链亟需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薄弱、城乡要素流动机制不畅等。

第三板块:主要包括第三部分“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和第四部分“战略布局”。对“十四五”济南市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定位和发展目标分别进行了阐述。关于基本发展定位。与济南市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先行示范区、黄河流域中心城市的总目标定位同频共振,主动对接黄河国家战略,将济南市打造成“黄河流域现代农业引领区、全国宜居乡村建设示范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区”的发展定位。关于主要发展目标。到2025年,济南市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具有省会城市特色、城乡双向循环的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成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会标杆。到2035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现代化农业强市初步建成,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市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关于战略布局。按照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和双循环发展新格局总体框架,坚持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梯次扩散与节点辐射相结合,加快形成“城乡多元协同、区域农业协调、雁阵集群突破、镇村联动发展”的全市农业农村现代化战略布局。

第四板块:主要包括第五部分到第八部分。围绕《规划》确定的总体目标,按照“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要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专栏形式提出50个重点工程,主要包括:第五部分“推进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农业新格局”。该部分重点阐述如何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在《规划》中占据重要的位置,探索在六个方面闯出新路子。一是优化供应链保障都市供给。通过提升粮食生猪等重要农产品保障能力、加大“菜篮子”保供园区建设力度、全面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发展现代种业、提高农村物流能力、提升农业对外开放水平等途径,进一步畅通农产品供给销售渠道。二是完善产业链打造产业集群。通过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培育现代农业产业集群、构筑产业融合平台、优化乡村休闲旅游业等路径,促进农业产业进一步转化升级。三是布局科技链推进数字赋能。通过实施农业科技展翅行动、强化科技人才支撑、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加快推进数字农机建设、加快农村电商发展,进一步提升现代农业的科技含量和装备水平,提升农业产业数字化水平。四是健全利益链培育融合主体。充分发挥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示范载体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主力军和生力军作用,着力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共同发展、深度融合,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逐步构建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五是完善生态链推进绿色发展。通过健全完善农业绿色发展体系、加强产地环境保护与治理、发展农牧结合的生态循环农业等方式,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农业农村减排固碳,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生态绿色发展基础。六是提升价值链做响旗舰品牌。通过持续实施农产品品牌引领工程、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大力发展农业会展经济,进一步提升品质农业的溢价功能和市场竞争力。第六部分“实施全方位乡村建设行动,打造宜居宜业新标杆”。重点阐述如何推进农村现代化发展,着重围绕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持续开展美丽乡村示范创建、加快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建设、提升乡村现代基层治理效能、加快乡村精神文明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入推进,全面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和治理能力。第七部分“推进城乡要素配置市场化,健全城乡融合新机制”。重点阐述如何推进城乡融合,促进农民富裕富足,着重立足于激发农业农村内生动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破解乡村振兴要素制约,在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推动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引导返乡入乡创新创业、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创新农业农村金融保险服务、推进国家城乡融合试验区建设等方面,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自由交换。第八部分“稳定帮扶政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点围绕稳定现行帮扶政策和措施、健全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和帮扶机制、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增收、开展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等方面,完善制度体系和配套机制,推动农民走向共同富裕。

第五板块:第九部分“规划实施保障措施”。为保障《规划》目标的实现,在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完善用地政策体系、强化监测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有力有效措施,推动规划落地实施。

第六板块:第十部分“环境影响评价”。通过“与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协调性分析,规划实施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三个方面深入分析了规划实施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提出了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规划》体现了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和绿色发展的总体要求,有利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有利于实现农业更加高质高效、乡村更加宜居宜业、农民更加富裕富足发展。

五、解读机构及咨询方式

政策解读单位:济南市农业农村局发展改革规划处

咨询电话:0531-51702778


  • 上一篇:
  • 下一篇: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