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113701000041888645/2022-00766 组配分类: 文字解读
- 成文日期: 2022-04-02 发布日期: 2022-04-02
- 发布机构: 济南市农业农村局
- 标题: 【部门解读】关于《2022年全市小麦中后期管理技术意见》的解读
- 发文字号: 济农农〔2022〕28号
一、制定背景: 2022年入春以来,结合市农业农村局“科技壮苗”专项行动与“千名农技专家下乡夺夏粮丰收攻坚行动”,我市组织专家指导组采取分区县包挂方式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全市小麦转化升级好于预期,但也存在群体结构不合理、部分麦苗发育偏弱、病虫草害发生隐患较大等问题。为了持续做好济南市小麦生产管理技术指导工作,确保小麦丰收到手,结合省农技中心《2022年全省小麦中后期管理技术意见》出台本文件。
二、决策依据:《2022年全省小麦中后期管理技术意见》
三、出台目的:小麦拔节后,植株生长由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逐步转化为以生殖生长为主,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麦田管理要继续坚持因地因苗分类施策,重点抓好不同类型麦田的肥水管理,落实好病虫害防控和防灾减灾各项关键技术措施。制定出台本文件,提出有针对性的田间管理技术措施,做好各项关键技术措施的落实,努力夺取夏粮丰产丰收。
四、重要举措:
(一)把握关键时期,抓好肥水管理
1.拔节期。拔节期小麦分蘖两级分化加剧,是决定亩穗数和穗粒数的关键时期。主攻目标是“健壮茎秆,促穗增粒”。
2.抽穗扬花期。抽穗扬花期是籽粒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水分临界期。要视墒情用好开花灌浆肥水。
(二)坚持绿色防控,抓好病虫害防治
1.纹枯病、茎基腐病。对于返青起身期没有防治的地块,拔节期是防治纹枯病、茎基腐病的最后关口。
2.条锈病、白粉病。田间条锈病病叶率达到0.5%~1%或白粉病病叶率达10%时,要组织大面积防控。可选用三唑酮、烯唑醇、丙环唑、吡唑醚菌酯等药剂防治。
3.赤霉病。坚持“立足预防,适时用药”,在小麦抽穗扬花期一旦遭遇连阴雨或连续结露、多雾天气,立即喷施戊唑醇、氰烯菌酯、咪鲜胺等防治。若气候条件允许,隔5~7天再喷药1次。
4.麦蜘蛛、麦蚜。麦蜘蛛可选用阿维菌素、联苯菊酯进行防治。麦蚜可选用吡虫啉、高效氯氰菊酯、氟啶虫胺腈等药剂进行防治。
(三)科学应对灾害,有效减轻损失
1.倒春寒。小麦拔节前后,如发生“倒春寒”,可能影响小麦结实,导致粒数减少影响产量。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墒情不足麦田应在降温前灌水,减轻影响。
2.干热风。干热风是小麦生长后期主要气象灾害,可能造成导致小麦灌浆不足甚至枯萎死亡。应在灌浆期,结合“一喷三防”,喷施叶面肥和生长调节剂1~2次,每次间隔7天~10天。同时,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在干热风来临前及时在叶面喷施萘乙酸、磷酸二氢钾等溶液,减轻灾害损失。
3.倒伏。小麦生长后期遭遇大风降雨天气可能导致倒伏。此时,小麦植株具有自动调节功能,倒伏后应顺其自然、不扶不绑,待叶片和穗轴自然翘起。有条件的可喷施三唑类杀菌剂预防白粉病,结合喷药混喷0.2~0.3%磷酸二氢钾叶面肥,增强光合作用,提高粒重,减轻倒伏早衰等次生危害。
4.烂场雨。籽粒蜡熟末期是小麦收获的最佳时期,此时易发“烂场雨”。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提前进行机械检修,适时进行抢收,减少机收损失,确保小麦颗粒归仓。优质专用小麦要单收、单贮、单运,提高品质和效益。
五、解读机构及咨询方式
政策解读单位:济南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具体联系人:刘向东
咨询电话:0531-66676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