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乘除”工作法深化推进产权制度改革
——槐荫区匡山街道老屯村产权制度改革经验
摘要:近年来,槐荫区匡山街道老屯村坚决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三强”“三式”“三化”“三引”工作方法,有效解决清产核资、股权分配、身份确认等矛盾问题,建立集体资产保值增值长效机制,引导村集体资产有序进入市场,提升发展格局和竞争力,着力激发村集体经济活力。
老屯村按照“加减乘除”工作法,做到坚持“三强”“三式”“三化”“三引”,深化推进产权制度改革,着力激发村集体经济活力。2020年,该经验做法被收录入《山东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典型案例》。
一、运筹准备做加法,坚持“三强”打牢改革工作基础。加强组织领导。按照上级部署要求,认真领会工作精神,成立由村党委书记任组长、“两委”班子为成员的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在村党委的领导下步步为营、有序推进。强化思想认识。结合民生投入大等现状,健全乡村治理体系,规范集体资产经营行为,有效防止集体资产流失、加快集体经济发展步伐。强化宣传引领。多次召开领导小组和集团骨干专题工作会议,全面安排部署。利用村民代表会、党员会、户代表会,村广播、微信群、《老屯社区报》等形式全面宣传产权制度改革工作,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维护群众权益。经“四议两公开”,将《改革实施方案》印发到每户村民,赢得群众基础。
二、改革难点做减法,坚持“三式”确保改革工作成果。“前瞻式”运筹打牢改革基础。为全面盘活集体资产,实现全村福利均等,通过一次性补偿方式,将全村所有小队自营经济重新收归村集体管理。“底线式”思维推进清产核资。坚持集体资产、村民利益不受损害的底线,民主决策贯穿全程。邀请“第三方”专业机构进驻,将资产主要分为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两种类型,详细核实数额、权属、管理处置情况,全程接受监督。“拉网式”盘查做好清算量化。对“三资”存量、结构、分布与效益情况拉网式盘查清理,确保数额无误,产权明确,现状清晰。经提交村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村集体净资产为7.28亿元,可量化净资产为7.27亿元(剩余留作合作社公积金),将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分配到人,固定股权的归属。
三、改革创新做乘法,坚持“三化”释放乡村振兴活力。“阳光化”管理提质增效。2005年以来,老屯村在全区率先实行了村干部届满审计审核制度,实施“双审”,扎紧权力监管的篱笆,做到“三资”管理底子清,情况明。“科学化”界定依法合情。扎实推进村民待遇认定工作,通过2011年、2015年两次户代表大会表决,村民对成员界定标准基本形成共识。积极创新工作方法,学习天桥区黄冈村经验,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成员界定方案。对早年因子女入学等多种原因将户口迁出,但于改革基准日前已回迁人员,为最大限度扩大政策红利,经领导小组反复磋商,可采取交纳20万元权益金的办法,重新享受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全村股权量化后持股村民共计2984人,199人为新准入人员。“股份化”分配激发活力。经村民代表、党员联席会议审议通过,将经营性资产每人一股量化到人,每股243800元,在全区排名第一。股权只设人口股,实行静态管理,按照“增人不增股,减人不减股,户内共享,村内流转”的分配原则,赋予村民对集体资产股份的权能,激发股东“主人翁”意识,充分发挥干群活力。
四、落后效能做除法,坚持“三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党建引领聚民心。坚持村党委对村集体发展把脉定向的关键作用,依法成立“老屯股份经济合作社”,设立股东大会,严格落实党委书记抓党建,推进合作社发展“一岗双责”和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划引领增效能。深入贯彻落实《山东省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研究制定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意见,规范完善股份收益分配制度,实施公司制改造,提升股东获得感。资本引入强实力。不断探索改革创新举措,鼓励朝阳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型产业和企业参与集体经济发展。建立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的长效机制,引导村集体资产有序进入市场,持续提升发展格局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