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113701000041888645/2019-00766 组配分类: 部门计划及总结
  • 成文日期: 2019-03-04 发布日期: 2022-09-16
  • 发布机构: 济南市农业农村局
  • 标题: 2019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要点
  • 发文字号:
2019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要点
信息来源:济南市农业农村局 浏览次数: 字体:【 分享:

2019年是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会标杆的推进之年,也是加快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一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全市“打造四个中心,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中心任务,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创新体制机制,抓重点、补短板、强基础,奋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会标杆,加快开创农业产业高质高效、农村万众创业创新、生态环境宜耕宜居、乡村文化繁荣兴盛、基层治理规范有序的乡村发展新局面。

到2019年底,全市村庄规划编制率达到100%;现代高效农业增加值增幅达到5.5%,土地经营规模化率达到48%,农业科技进步率达到68%,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检测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生活污水处理行政村比例达到40%,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8%;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集体收入3万元以下的村实现收入翻番;基本建成乡村振兴样板村105个、示范村100个。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0%左右。

一、着力构建产业兴旺发展格局

1.稳步提高粮食产能。实施粮田质量提升工程,完成275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10万亩棉花生产保护区划定,稳步提高粮食产能,合理调整“粮经饲”结构。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田水林路电综合配套,同步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到明年底,力争实现“两区”范围内高标准农田全覆盖。实施杂粮提质增效工程,引进一批新品种,建设杂粮谷道和杂粮优质高效示范区。

2.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深化菜篮子提质增效工程,打造蔬菜标准园20处,建设千亩蔬菜标准化基地2处,扶持蔬菜集约化育苗中心10处,建设5处产地冷链项目,补助菜篮子直通车50辆。提升奶牛、生猪、肉牛肉羊、禽蛋、禽肉等五大畜禽优势生产区建设水平,推动平阴、长清2个万头高产奶牛牧场建设,突出做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启动市淡水所新址建设,高标准打造渔业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建设千亩渔业标准化生产基地1处,培育一批渔业标准园和休闲观赏园。

3.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将莱芜生姜、莱芜黑猪纳入十大农业特色产业振兴规划,组建农业特色产业科技创新团队,建设一批农业科技创新中心,打造10处百亩特色产业精品园、10个千亩农业现代化生产示范区,推进长清茶、平阴玫瑰、莱芜生姜等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加快形成千亿级特色产业集群。

二、着力构建三产融合发展格局

4.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调整市级农业龙头企业认定标准和范围,完善动态监测管理机制,新认定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8家,对符合标准的企业进行奖励扶持。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两类农业经营主体建设,开展示范创建活动,加快农户小规模生产与现代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制定市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认定办法,开展创建工作。以市农担公司等金融机构为基础,搭建多种形式的融资平台,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

5.打造三产融合载体。加快平阴县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建设,创建1个以上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10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山东现代畜牧业科技示范园,扶持建设20家现代农业综合体。培育济南粮食产业物流园、明发兽药、济南植保科技工业园等领军型企业或园区,逐步发展形成6个年产值过百亿元的涉农产业集群。

6.发展农业新型业态。发挥市品牌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促进会作用,择优扶持10家实体店与网店相结合的品牌农产品专营体验店。实施休闲农业提升工程,创建一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齐鲁美丽田园,带动形成一批精品旅游路线和休闲农业产品,做亮泉城乡村乐品牌。

三、着力构建质量兴农发展格局

7.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补助政策,完善市县镇三级监管网络。推进标准化种植养殖,制修定市农业地方标准30项,择优推广10项,加快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和屠宰标准化建设,探索建立更多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和市场销售凭证“双证”制度。提升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和平阴县综合检验检测中心能力,加大农畜产品抽检频次和范围,农产品监测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加快农产品追溯、农资监管、监测数据三大平台建设,新建追溯基点120个、农资监管基点400个。加强“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监管。强化农业综合执法和投入品管控,推进农资打假及专项整治常态化。

8.培育提升农业品牌。高标准策划全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整体形象和宣传口号,制定特色品牌建设团体标准,打造“1+12+N”品牌集群,择优奖补3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好济南农产品品牌目录及品牌评价体系,加强品牌授权管理和产权保护。开展“十佳最受欢迎品牌农产品”和“十佳品牌农产品包装”评选等活动,加强区域公用品牌公益宣传和企业产品品牌市场营销。

9.统筹利用好国内外两个市场。筹备召开第二届济南都市农产品博览会、第18届中国(济南·历城)草莓文化旅游节,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农产品展示交流活动,加快特色农产品推介。立足姜蒜等产业,做强精深加工,加大对外出口力度。

四、着力构建绿色高效发展格局

10.提升投入品利用效率。深化农药化肥减量增效行动,加大统防统治力度,建立小麦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示范区40万亩,建设8万亩绿色农业发展示范区。确保全市完成10.5万亩的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任务。

11.抓好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实施好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补贴奖励项目,强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4%,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9%。对全市1万户左右沼气用户进行奖补。实施现代生态循环示范工程,打造20处生态循环示范点。完善秸秆综合利用与禁烧考核制度。

12.强化农业环境修复。实施耕地质量提升工程,通过秸秆还田、测土配方、增施有机肥等措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探索建立耕地土壤环境污染治理与修复机制,推广绿色种养结合模式,完成6个以上美丽生态牧场项目建设。将全市河流、水库全部纳入“放鱼养水”覆盖范围,着力改善渔业水域生态环境。

五、着力构建新旧动能转换格局

13.加快农业种质创新。落实好脱毒薯示范推广育苗补贴,在历城区建立脱毒甘薯原原种繁育生产基地,建设6-8处脱毒甘薯原种生产基地和4-6处脱毒甘薯规范化栽培示范基地。完善新品种示范展示评价体系,提升商河国家级展示示范中心、农高区蔬菜展示示范中心。从奶牛种业、生猪种业、SPF鸡种业和地方良种4条主线全面推进畜禽种业振兴,打造国内国际育种高地。

14.强化农业科技创新推广能力建设。实施农业重大应用技术创新项目15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项目20项,力争在新品种培育、农产品深加工和农业环保等方面取得新进展。继续在5个区县深入实施农技推广体系补助项目,提高项目实施效果。发挥好现代都市农业产业智库作用,着力创新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启动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建设4000余个益农信息社,年底前完成80%的建设任务。

15.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创建2个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和1个“两全两高”农机化示范县。抓好“三夏”“三秋”等关键环节农机保障,推进水稻等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加快“智慧农机”建设。严格落实各级购机补贴资金。在高产创建示范区大规模开展机械化深耕深松作业。围绕大葱、大蒜、薯类、中药材等经济作物,引进试验、示范推广一批新型农机装备。

16.做好农民培训工作。继续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乡村振兴带头人培训、中高级新型职业农民认定,建设农民实训基地30处、农业农村人才信息监督管理平台1个,培训4000余人次。建立并完善农民培训教材库、专家库、实训基地库。评选优秀新型职业农民,挖掘新型职业农民先进典型,总结济南培训模式。

六、着力构建乡村基础提升格局

17.强化乡村基础建设。推动区县完成村庄空间布局规划,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逐村编制或修编村庄规划及土地利用规划,统筹衔接区县、镇街各类规划,实现“一个村庄一本规划”。以村庄为单位建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体制机制,创建105个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带动建设100个示范村。

18.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学习推广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作经验,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由典型示范转向面上推开。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专项行动,科学编制改厕方案,总结推介一批农村改厕技术产品,加强后续使用维护服务和厕所粪污处理。实施村庄清洁行动,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重点清理农村生活垃圾、清理村内塘沟、清理畜禽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改变不良习惯,逐步提升村容村貌。

19.发展壮大乡村富民产业。加快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创响一批“土字号”、“乡字号”特色产品。大力发展现代农产品加工业,建成一批农产品专业村镇和加工强县。发展乡村新型服务业,培育适应城乡居民需要的餐饮民宿、文化体验、健康养生、养老服务等产业,促进农村劳动力多渠道转移就业和增收。

20.增强乡村治理能力。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发挥群众参与治理主体作用。以软弱涣散村为重点,选优配强农村“两委”班子。配合相关部门加强自治组织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健全村级议事协商制度,推进村级事务公开,加强村级权力有效监督。深入治理涉农乱收费,加强筹资筹劳使用监管。

七、着力构建体制机制创新格局

21.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探索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有效实现形式,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率达到48%。做优农业生产全链服务,奖励服务达标的综合性农事服务中心和土地股份合作社。健全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体系,规范开展调解仲裁活动。

22.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新机制。利用好闲散资源资产,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完善农村要素市场体系,对农村产权交易、担保和信息三大平台建设进行奖补。通过脱贫攻坚、转移支付、对口联系等方式,帮助集体增收。

23.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落实耕地地力保护、适度规模经营等支持保护补贴政策,及时足额把补贴资金落实到位。健全完善农业保险各项制度,总结推广大灾保险试点经验,健全蔬菜产业保险体系,做好天气指数保险和大中拱棚蔬菜保险推广工作。

八、着力构建干事创业格局

24.坚定理想信念。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四个服从”“两个维护”,更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牢牢把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正确政治方向,锐意进取,实现自我境界升华。

25.强化责任担当。按照“担当作为、狠抓落实”的要求,打好乡村振兴攻坚战。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加快补齐乡村治理、公共服务、组织建设等知识短板,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在学思践悟中提升履职能力、练就过硬本领。创新工作方法、投身基层实践,增强统筹谋划和协调全局的能力。切实做好党务政务公开、文明单位创建、农业农村领域扫黑除恶和信访维稳、“12345”热线办理、督查督办等工作。

26.永葆高尚情怀。恪守廉洁纪律红线,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严格落实管党治党责任,强化权力的制约监督,巩固好市委巡察整改成果。坚持实事求是看问题、循序渐进谋发展,甘为乡村振兴蓝图的实现铺路奠基、传棒接力。强化问题意识和标杆意识,增强发现问题的敏锐、正视问题的清醒、解决问题的自觉,在全系统营造奋勇建功乡村振兴的浓厚氛围。

27.发扬奋斗精神。坚持在实干中抓落实,拿出切实有效的办法,把乡村振兴的“规划图”变成“施工图”。坚持在苦干中转作风,把党员干部放到一线锻打,广听群众诉求、为民分忧解难。坚持在快干中促发展,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深入调研,摸透实情,找准关键,高效推进,推动发展。

  • 上一篇:
  • 下一篇: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