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社农”联动促进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
——商河花卉产业发展案例
摘要:商河县依托独特的地热温泉资源,大力发展“温泉花卉”优势产业。坚持高质量发展路线,创新“园区带农户”发展模式,注重品牌兴农,科技助农,高端花卉“30亿元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全县花卉设施面积达130多万平方米,花卉苗木年产值10亿多元,带动就业人员5万余人,建成江北最大的红掌基地,全国最大的红玉珠引繁基地。
近年来,商河县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热资源,紧抓济南市振兴十大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机遇,把花卉产业作为乡村产业振兴,助力农民增收的优势主导产业,构筑产研销相结合,企社农相联结的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模式。2021年,全县花卉产业花卉设施面积达130多万平方米,年可产各类盆花7000多万盆,花卉苗木年产值10亿多元,带动就业人员5万余人。
一、创新产业发展模式,以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一是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培育龙头性企业。依托丰富的地热资源,实施亿级花卉产业集群培育工程。建设温泉花卉创新孵化基地、海峡两岸温泉花卉创新园、温泉花卉谷等9个百亩以上花卉产业园区,构筑起百万平智能温室花卉产业集群。引进培育山东环美,济南大益、乡村绿洲等10余家龙头企业。可年产各类花卉、种苗1亿多株,产值达8亿元。建成江北最大的红掌基地,全国最大的红玉珠引繁基地。二是创新组织模式,形成企社户联动机制。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发展模式,企业与农户形成紧密的利益联合体。探索出“乡村绿洲农业公司+众源合作社”“彩冰花园艺有限公司+鑫鑫田园园区”“鑫和农业+红岭富民合作社”等典型。采取“四统一”模式,统一订单生产、统一生产资料供应、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产品销售,以合作社和园区为纽带,助推合作社快速发展,实现企业带动农户增产增收。三是开创新型生产经营方式,增强联农带农效能。采用政府资金扶持,社会资本注入、农户参股、企业运营的龙头企业联农带农模式,建设花卉孵化创业产业园,通过孵化区孵化一批懂技术、懂经营的新型花农;通过众创区将新型花农培育成花卉经营主体。龙头企业提供“四统一”服务,实现花卉种植批次扩展,形成“滚雪球”效应。仅一年时间,园区吸纳500多人进入企业务工,公司直接带动农户6080户从事花卉种植产业,户年均增收22000元,实现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双增目标。
二、构筑花卉产业平台,促进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搭建花卉科技创新平台。成立济南市花卉产业研究院、商河花卉科创团队,通过院企合作,用种质资源库、种苗研发生产的“金钥匙”打开科技花卉之门。建立红掌、蝴蝶兰种质资源库,收集保护红掌品种68个,蝴蝶兰50个;建成种苗组培中心,年培种苗2500万株;扶持种苗繁育示范中心,推广展示品种100余个,科技赋能助推花卉产业提质增效。二是搭建花卉品牌提升平台。开展“温泉花卉”区域公用品牌创建,提升花卉产品溢价效应。多次开展花卉专题展销活动,开设“温泉花卉”体验店,举办优秀电商主播评选活动,通过线上线下多维度宣传推介,“温泉花卉”知名度、美誉度节节攀升。三是搭建花卉展销平台。连续举办六届省市级花卉园艺博览会,举办山东省会经济圈花卉产业论坛,温泉花卉与会展论坛、项目招引、休闲农业、文化旅游有效融合,吸引游客400万人次,拉动产品交易额30多亿元,成为省会经济圈花卉展示交流基地。组织企业参评世博会、世园会、全国花博会,揽获特等奖、金奖等70多个重大奖项。
三、建立全方位保障体系,为产业振兴注入持久动力。一是坚持政府引导。市级出台《关于振兴十大农业特色产业的实施意见》支持十大农业特色产业振兴;县级出台《关于加快我县花卉苗木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支持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的意见》等系列文件,整合资金要素,支持现代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二是强化项目扶持。借助济南市“自2018年起,市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1亿元资金,支持十大农业特色产业振兴”的政策,每年对花卉园区在设施提升完善、花卉研发、技术引进、种苗补贴等方面给予全面扶持。商河县统筹各级各类资金,在涉农资金中设立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花卉产业集群建设及产业链条打造。三是加大政策助力。协调农担公司、金融机构,开发“花卉贷”“大棚贷”等金融产品,筹措政策性担保贷款8400万,支持花卉特色园区建设和龙头企业打造,各金融机构累计为龙头企业、合作社和农户发放贷款3个多亿。将花卉产业纳入镇街科学发展绩效考核体系,提高花卉产业考核赋分占比,引导激励镇街党委政府大力发展花卉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