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遵循原则
一是坚持绿色养殖理念。 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水产养 殖生产全过程,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技术和模式,发展优质绿 色生态的水产养殖,满足人民对优质水产品和优美水域生态环境的需求。
二是严格养殖生产管理。 做好水产苗种生产管理,提高 良种化水平,夯实水产养殖基础,加强在塘养殖生物生产管理,指导做好塘口水质调控和日常管理,保障渔业生产稳定。
三是加强疫病预防控制。 落实水产苗种产地检疫制度, 从苗种环节预防疫病传播,加强疫病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强化水生动物疫病净化和突发疫情处置。
二、 做好疾病预防
1.选用优质健康苗种
选用适应当地自然环境条件的优质抗逆水产苗种或国 家审定的水产新品种。引进苗种要查验产地检疫合格证明, 引进亲本要单独隔离饲养30天,苗种隔离饲养期间至少2次规定疫病检测,合格后,方可移入养殖场进行养殖。
2.加强外源水处理
对外源水进行检测(细菌总量、有机质含量等),根据检测结果,确定是否进水以及使用的消毒剂种类和剂量。消毒后要检测水中总菌、异养菌的数量,达标后方可进入车间 或池塘。养殖场须配备足够容量的消毒蓄水池,保证足够的 蓄水时间。定期清理蓄水池底部的淤泥,改善蓄水池底部状况,及时释放出余氯和钙元素等。
3.强化设施设备消毒
采用漂白粉、二氧化氯等消毒剂,综合利用熏蒸、浸泡、 泼洒、灼烧等消毒方式,对养殖池塘、工具、管道等进行消 毒处理。消毒后应进行效果评价。消毒方法参考世界动物卫 生组织出版的《水生动物卫生法典》第四章“水产设施和设备的消毒”。
4.应用健康养殖技术模式
采用增氧机增氧或适当换水、补水等方法改善池水水 质,调节好池水肥度。控制放养密度,合理搭配品种,投入 和产量适中。按照相关规定使用渔用疫苗。采用健康养殖模 式,推广应用絮团/菌团养殖(原位或异位控制)等低换水量养殖方式。
5.做好饲料投喂管理
配合饲料应符合国家《配合饲料卫生质量标准》《配合 饲料营养标准》《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的规定。鲜 活饵料应消毒或冲洗干净,不应对水体造成污染。饲料要求 无农药残留,无抗生素残留,无化学毒害品,无致病微生物,霉菌毒素不超标准。
6.规范使用渔药
渔药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兽药管理条例》 的规定,要对症用药,防止滥用渔药、盲目增大用药量或增 加用药次数、延长用药时间。建立并保存疾病预防和治疗记 录,包括发病时间、症状、发病率、死亡率、治疗时间、治疗用药的经过、使用药物名称及主要成分。严格休药期规定。
7.保障水体溶解氧供应
综合水质监测数据、动物状态与养殖效果等,确定最佳 增氧方式与搭配模式,包括增氧方式(鼓风机、制氧机、液 氧)、增氧设施(管路、气石、纳米管)、结构配置(增氧 与转水不同需求)等。控制养殖密度、水体有机质、换水量等耗氧因素,开源节流。
8.加强尾水处理
因地制宜建设或利用设备设施,采取固液分离与多级沉 降、微生物过滤、生态处理、菌藻恢复等多种尾水处理方式。 建立养殖尾水与刺参、贝类等养殖或果品、蔬菜等种植相结 合的资源化利用技术。建立养殖尾水指标监测与处理效果评估技术。
9.开展废弃物无害化处理
采取以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循环利用为中心的环 境控制技术,尽量降低水产养殖产生的公害,确保水产养殖 的生态化。对水生动物病死尸体按照有关规定采取焚烧、深埋等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理。
三、 强化生产管理
1.环境管理
养殖场区生态环境要良好,选址符合《动物防疫条件审 查办法》。养殖水质不受工业、农业、城镇生活与医疗废弃 物污染,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养殖场要建造独立的进排水系统,避免养殖池塘间相互影响,交叉感染。
2.防疫管理
养殖场区应实施风险分级制度,配有相应的物理隔离、 消毒及控制措施。出现水生动物疫病病原检测阳性,感染或 疑似感染传染性病原或出现不明原因大量死亡时,应启动应 急预案,避免疫情扩散。逐步建立起水产养殖生物安保操作规程。
3.疾病监测
建立健全水生动物病情测报和疫病监测网络,定期对养 殖场水生动物进行疾病监测和检测。有条件的应主动纳入国 家级或省级水生动物疫病监测计划和全国水产养殖动植物疾病监测范畴。
4.实验室检测
开展药敏试验,准确鉴定和分离病原,确定适宜抗生素 及其施用量,准确把握疾病发生规律和流行趋势,做好水生动物疾病蔓延和传播的预警预报。
5.完善制度
建立人员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和培训规定。建立档案管理制度,养殖过程重要环节要详细记录并保存2年以上。建立生产管理制度,分类制定养殖水消毒、工具以及媒 介和养殖生物管理制度。建立用药记录制度,严格落实执业兽医开具处方药的管理规定。
6.培训指导
建立专家团队和“需求+响应”工作模式,形成疾病综 合研判、咨询指导和现场防控的工作机制。开展“专家行” “塘边课堂”等多种形式技术培训,前置技术服务,提出疾病预判和应对措施,不断提高技术指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7.技术推广
结合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五大行动”,在骨干 基地体系化开展抗逆优异品种选繁育、绿色管理模式和养殖 技术创新成果的集成熟化和示范推广,以成功的养殖模式引导养殖户科学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