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

一村一业之“镇长话项目”--济阳区垛石街道办事处主任王振海

信息来源: 济南市农业农村局 浏览次数: 字号:[ ]

乡村要振兴,产业振兴是重点,组织振兴是保障,人才振兴是支撑。

近年来,围绕乡村振兴,济南市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实施“万人下乡、千村提升”工程的意见》和《关于建立“一村一业、一村一策”推进机制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实施意见》,健全市、区两级“一村一业、一村一策”工作专班推进体系,建立市、区、镇街三级工作网络,统筹抓好“万人下乡、千村提升”工程和“一村一业、一村一策”工作,推动全市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探索出一大批乡村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涌现出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基层工作者,围绕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对镇域进行全局谋划,统筹整合乡村多方资源要素,打造特色产业品牌,以产业发展为主抓手助推乡村振兴,他们既是乡村振兴的组织者、引导者,又是济南乡村振兴故事的实践者和讲述者。

济南市农业农村局开设专栏,将重点推出《镇长话项目》系列视频采访节目,听他们在乡村建设中的好经验好做法。本期,让我们走进济阳区垛石街道。

大家好,我是王振海,任垛石街道办事处主任,负责济阳区垛石街道一村一业和千村提升工作。垛石街道地处济阳区西北部,辖130个行政村,面积182平方公里,人口7.9万人,耕地面积17.6万亩,是济阳区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街镇。

自从市里部署“万人下乡、千村提升”工程和“一村一业、一村一策”工作以来,我们就在思考,如何把垛石街道的番茄,这一主导产业打造好?如何延长番茄产业链条?可以发展成什么样的番茄产业模式?下面,我来分享一下垛石街道的做法。

一是支部带头做大产业。从产业整合发展入手,集合济北瓜菜公司联合党支部以及番茄种植大村党组织,吸收37个党支部、9家农业龙头企业、91家家庭农场、228家农民合作社,成立番茄产业联合党委;实行“组织共建、资源共享、事务共商;品牌联创、活动联办、党员联管”的“三共三联”运作形式;番茄种植面积扩展到4.5万亩,番茄年产值超过13亿,带动500名村民就业,这就是“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番茄产业模式,形成“以点带线、以线促面”的“一村一业”发展新格局。

还有一种:比如柳家等10家番茄产业合作社联合安信种苗等企业,成立番茄产业合作联社;通过“四服务”,即统一供苗、引导务工、技术指导、销售加工等四项服务,成立“侯博士工作站”全程跟踪服务。带动200多家农户就业,这就是“合作社+企业+农户”模式,进一步提升番茄产业发展的地域优势。

番茄产业做大了,村民和村集体增收了。如何把番茄产业链延长、如何将三产进行融合呢?带着这些思考,我们做了很多探索。

二是融合发展做活产业。我们推出“番茄创意生活节”“番茄研学游”等农文旅特色活动,推动番茄产业三产融合发展。比如已举办两届的“番茄创意生活节”,游客不仅可以采摘品尝番茄或进行创意制作,还可以游览周氏庄园等明朝建筑古迹,观看董家伞棍鼓舞、垛石迷戏等省级、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欣赏秀美的徒骇河风光,领略千年古镇的厚重人文底蕴。通过举办“番茄创意生活节”,吸引3万余名游客过来,增收10万元,

再比如“番茄研学游”,我们以柳家村的劳动教育研学实践基地、后王村的善耕缘农耕文化产业园等为阵地,与周边中小学达成研学共识,不定期举办彩绘、烹饪、做陶泥等劳动实践活动,学生通过“番茄研学游”,提高了劳动实践能力,厚植了爱济阳爱家乡的情怀。

在支部的引领下,垛石街道番茄产业一路高质量发展,如何增强发展动力,成为我们再次思考的问题。

三是科技赋能做强产业。坚持创新,是应对发展环境变化、增强发展动力、把握发展主动权的根本之策。今年,聚焦科技赋能现代化农业,街道规划建设“垛石番茄产业园综合体项目”,投资1.17亿元,建设番茄示范大棚、改造提升济北瓜菜批发市场。示范大棚重点培育番茄新品种并推广应用,引入数字化种植技术,实现绿色数字农业新突破。济北瓜菜批发市场在番茄交易基础上,植入番茄研发、番茄文化、技术服务、品牌打造、电商直播等新功能,为乡村产业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在项目建成后,预计增加1000个就业岗位,带动30余个村增收致富,相信通过科技的加持,垛石街道的番茄产业会发展的更好。

未来,我将与我的同事共同将垛石街道的番茄产业打造成闪亮名片,为济阳区、为济南市乡村产业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诚挚邀请大家来感受垛石街道番茄红的“火热”,甜的“风味”,靓的“姿态”!


视频链接——济阳区垛石街道:“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联合做大番茄产业链




相关阅读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