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

春季鱼塘管理技术指导意见

 来源:济南市农技推广服务中心水产部        发布日期:2023-02-09         浏览次数:         字号:[         ]

春季鱼塘管理是一个养殖周期中的关键环节。科学、精细的管理能促进鱼类提早开食,恢复体质,延长生长期,提高产量,增强抗病能力和提高成活率。苗种投放一般在2月~4月最为有利,早春气温低,鱼苗活动较少,在捕捞、运输、投放过程中不易受伤,鱼苗成活率高。在具体操作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鱼塘消毒要彻底

清塘是提高池塘养殖产量和成活率的关键步骤,苗种放养前必须对池塘进行彻底的整治。抽水干塘,清除杂草、过多淤泥(保留10~15公分),修整、加固塘基、塘底、进出水闸,使养殖鱼类有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清整后的鱼塘至少曝晒20~30天。然后注入新水50~60公分,每亩用生石灰100千克和茶麸60千克,茶麸需打碎浸水48小时后泼洒,生石灰直接溶解全池泼洒,7~10天后可进水放鱼。生石灰的作用除杀灭野杂鱼和病原体外,还可改良土壤,中和酸性,提高pH值,释放营养素,保持有机物质的良性循环,增加水的肥度。而茶麸则可培育池塘丰富的浮游生物,药性消失后也是鱼种苗喜食的营养饲料。茶麸对鱼类、螺、两栖动物、爬行动物有较强杀灭作用,对虾、蟹等甲壳类动物无害。

二、苗种放养要合理

根据当地池塘条件、水质、饵料及饲养管理水平确定主养品种及放养密度,精养鱼塘一般每亩投放1500尾~2000尾,粗养渔塘每亩放养500尾~1000尾。为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应实行多品种、多规格鱼种合理混养。在放养过程中应把好以下几关:

1)苗种质量关。俗话说“种好半塘鱼”,这说明鱼种质量的重要性。购买具有苗种生产销售许可证的养殖单位生产的大规格苗种,同龄的苗种规格应力求整齐、发育良好、色泽光亮、体质健壮、游动活泼、逆水力强且体表鳞片完整无损,没有鱼病、寄生虫等。

2)苗种消毒关。苗种消毒是切断病原生物传播途径,预防鱼病切实有效的方法。苗种下塘前,应先用10ppm漂白粉或8ppm硫酸铜浸洗20分钟左右,或两种药物同时并用。用5%的食盐水溶液浸洗鱼体3分钟~5分钟,消毒效果也很好。  

3)苗种运输关。广温性鱼类苗种运输水温应控制在8℃~20℃,罗非鱼等热带鱼类需在5月以后放苗,苗种运输水温应控制在15℃~30℃。运输时间长短是决定运输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一般情况下,运输时间和装运密度、运输成活率成反比,与运输成本成正比。因此,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千方百计缩短运输时间,提高运输成活率。

4)苗种放养关。苗种放养应选择晴天气温适宜时进行,切忌雨雪、刮风天气放养。放养地点应选择在避风向阳处,将盛苗种的容器(盆、桶等)放入水中,容器内水温与池塘水温温差不超过2℃,使其慢慢倾斜,经缓苗后,让苗种自行游入池塘中去。

三、控制水位要灵活

在适温范围内,鱼类会随着水温上升而增加摄食量,加快生长。因此,初春鱼池水位应控制在1米左右,使水温能较快升高,以利于充分发挥肥效和促使鱼类提早开食。开春后,每半月加注一次新水,按照少量多次的原则,总注水量不超过池塘水体的30%。同时应适当施些有机肥,以利提高水温。遇连续阴雨天气时,要适当增加池水深度,以防池中水温变化幅度过大。

四、投饵施肥要科学

苗种开食时应主要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

1)施肥:鱼种苗下塘前7天(清塘消毒10天后),亩施250千克~350千克发酵腐熟的牛(鸡)粪;或亩放尿素2.5千克、过磷酸钙5千克,培育浮游生物,使鱼种下塘后有充足的天然饵料摄食。

2)投喂:及时投喂营养全面的人工配合饲料,以增强鱼种体质,加速其生长。当鱼塘表层水温上升到10℃左右时,鱼类开始少量摄食,也有时食量较大。若发现水底到池面出现多处小面积混浊,鱼类活动频繁,则说明鱼类处于饥饿状态。开食的具体做法是:当鱼塘表层水温达3℃时,每周投饵1次;晴暖天气当鱼塘表层水温升到10℃时,需每天或隔天投饵1次。每次投饵量为夏秋季投饵量的1/6左右,或以3小时~5小时吃完为度。与此同时,可进行引食驯化。方法是:先用3天~5天时间洒入少量细碎料于食台附近的池边进行诱食,以后逐步缩小撒料范围,直至定点投喂于食台上,这样可提高饵料利用率。

五、鱼病防治要重视

鱼类如长期处于饥饿状态,会造成生长停滞、疾病增多。因此,加强鱼类的前期饲养管理是增强鱼类抗病能力的有效途径。要实行“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消毒剂、水质(底质)改良剂和中草药能作为预防鱼病的广泛渔用药物。春季每半个月亩用生石灰20千克化水泼洒,以调节水质,增强水体的缓冲能力;或用1ppm漂白粉消毒杀菌。如果发现寄生虫,可用0.7ppm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含剂(5:2)化水泼洒。另外,在鱼池早春注水时,应尽量注入冬季蓄水,因这种水带病菌少,有利减轻鱼病的发生程度。春季鱼池常发生的鱼病主要是水霉病,这是一种真菌性疾病,多因管理中操作不慎致使鱼体受伤引起。可用食盐和小苏打合剂、聚维酮碘等全池泼洒或浸洗鱼体进行防治。另外,车轮虫、斜管虫等寄生虫病也时有发生,可用0.7ppm硫酸铜与硫酸亚铁(5:2)合剂,10%甲苯达唑溶液每亩水深1米80~100毫升全池泼洒治疗。

六、日常管理要精心

    每天坚持早、中、晚三次巡塘,阴雨、低温等恶劣天气适当增加巡塘次数。认真观测天气、水位、水质变化及鱼类生长、摄食情况,及时捞出死鱼、杂草等。若发现病死鱼,要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做好养殖生产记录、用药记录,可根据水质、投饵及摄食情况分析、解决养殖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