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

2023年冬小麦春季科学灌溉技术指导意见

作者:农业农村部节水农业专家指导组 来源: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发布日期:2023-03-07         浏览次数:         字号:[         ]

“小麦返青第一餐,吃饱喝足最关键。”浇好春灌水、追好返青拔节肥,是促根壮蘖、培育健壮群体的关键措施。去年冬小麦播种后,大部分麦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降水偏多,土壤墒情状况较好,小麦生长发育较快;受去年11月底强降温及越冬期极端寒潮天气影响,部分旺长、缺墒、整地和播种质量差的麦田受冻。目前整体上弱苗旺苗并存,苗情不平衡问题较为突出;越冬期以来大部麦区降水偏少,西北、华北部分麦区墒情不足,出现干旱。各地应加强墒情监测,因墒因苗加强小麦水肥管理,广辟水源,应灌尽灌,促进灌溉小麦创高产,旱地小麦提单产,为今年夏粮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一、华北冬麦区

(一)基本情况。本区域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和山东鲁西北。该区域去年十月初有一次大范围的强降水过程,麦田底墒充足,播期适宜且集中,冬前一二类苗达九成;11月29—30日出现断崖式强降温(降温幅度在12℃以上),小麦叶片普遍受到冻害;进入越冬期后,多次出现极端寒潮天气,无明显降水和雪层覆盖,部分麦区墒情不足甚至干旱,寒旱叠加,导致旺长麦田叶片受冻较为严重,缺墒、整地和播种质量差的麦田苗情弱、群体不足,干旱和冻害对叶片、主茎、分蘖和根系均造成严重影响。

(二)灌溉建议。本区域水资源匮乏,地下水超采严重,应立足土壤墒情和小麦苗情,及早施策,以促为主,分类管理,精准灌溉,科学施肥,促进小麦早生快发,抗逆增产。

对于干旱缺墒、苗弱、群体不足且受冻害的麦田,要及时小水灌溉,畦灌每亩灌水不超过30m3,有喷滴灌条件的每亩灌水15—25m3,结合灌水施用少量磷酸二氢钾、尿素硝铵、硝基肥等速效肥料,缓解旱情,促进苗情转化,培育健壮群体。灌水应在日均气温稳定在3℃以上时进行,避免根层土温急剧降低。第二水在拔节后期进行,结合灌水追施尿素硝铵、硝基肥等速效氮肥6—8公斤/亩。开花期浇第三水,随水追施水溶肥、液体肥7—10公斤/亩。冬前旺长且叶片受冻的麦田,应及早镇压、缓给水肥,促控结合,培养合理群体。墒情适宜未受冻麦田一类苗麦田,推迟至拔节期灌第一水,随水追施尿素10—13公斤/亩;二类苗要促控结合,在返青后起身前浇第一水,随水追施尿素、硝基肥等速效氮肥10—15公斤/亩;三类苗要促弱转壮,第一次追肥要及早开沟趁墒追肥,亩施尿素硝铵、硝基肥等速效氮肥6—8公斤,在返青后起身前浇第一水,拔节中后期浇第二水,随水追施尿素、水溶肥、液体肥等7—10公斤/亩。后期当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65%时小水细灌,避免大水漫灌引起后期倒伏。5月下旬至6月上旬可能出现“干热风”天气,要做好“一喷三防”,有喷灌或微喷条件的麦田也可提前喷水10m3/亩,降温补水。

(三)节灌措施。本区域主要为井灌区,可采取以下节水灌溉措施:一是软管输水(小白龙)小畦灌,一般麦田畦宽5—7m,长7—9m,每次灌水量约50m3/亩。二是微喷灌,选择喷幅为3—4m的微喷带,或采用大型喷灌机进行低压微喷,每次灌水量15—25m3/亩。三是喷灌,采用移动式、固定式、地埋式等喷灌设备,每次灌水量约30m3/亩。四是浅埋滴灌,每水灌水量约25m3/亩。微灌、喷灌可结合水溶肥、液体肥少量多次施用,提高水肥利用效率。

二、黄淮麦区

(一)基本情况。本区域包括河南、山东大部以及苏皖两省淮河以北。去年播种期出现大范围降雨,土壤墒情足,苗情状况好。但受11月底冻害和越冬期寒潮天气影响,整地不实、干旱及播量大、冬前长势过旺、群体大的麦田冻害较重。目前,黄淮海冬麦区大部分麦田土壤墒情较好,利于冬小麦返青拔节。据气象部门预测,近期黄淮地区将出现降温,需关注天气变化,结合土壤墒情和小麦苗情及时开展麦田管理。

(二)灌溉建议。本区域水资源相对充足,春灌宜立足墒情和苗情实际,分类施策,水肥结合,促进高产。

墒情不足至干旱或出现冻害的麦田,在返青后及时进行春灌,结合灌水每亩施用尿素等10—15公斤。墒情适宜的麦田:一、二类苗麦田推迟到拔节期—孕穗期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65%时开始灌溉,灌水时每亩追施尿素等8—10公斤,构建高效群体。三类苗麦田返青后要及早中耕划锄,提温保墒,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65%时灌水,随水追施速效氮肥6—8公斤。墒情过多的麦田,应及时清沟理渠、疏通田内外沟系,保证排水通畅。黄淮灌浆期可能出现“干热风”,应做好“一喷三防”,有喷灌条件的麦田也可提前喷水10m3/亩,降温补水。

(三)节灌措施。本区域既有渠灌区,也有井灌区,可采取以下节水灌溉措施:一是渠灌区采取小畦或窄畦灌溉。小畦灌溉每次灌水50—60m3/亩。窄畦畦长小于70m的田块,可采用大流量浇“跑马水”;窄畦畦长大于70m的地块,可采用间歇波涌灌溉,每次灌水量约70m3/亩。二是井灌区软管浇灌,用输水软管将井水引至田间进行浇灌,每次灌水量40—50m3/亩。三是喷灌,包括大型喷灌机组和其他喷灌形式,每次灌水量30—40m3/亩;四是微灌(包括滴灌、微喷灌、微喷带灌等),每次灌水量25—30m3/亩。五是特殊灌溉,主要通过喷灌或微灌进行,可防气象灾害,每次灌水量5—10m3/亩。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