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023年,济南市农业农村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以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为重点,农业农村法治建设和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现代化农业强市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一、党政主要负责人切实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
(一)坚持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领导班子学法制度。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领导班子先后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乡村振兴促进法、新修订党内法规等36次,带动全局全员及时学习掌握党中央重要决策部署及法律法规修订情况,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干部职工自觉行为和必备素质。
(二)高度重视法治建设。把法治建设工作列入全局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清单,与业务工作一体谋划、协同推进。局党组会、重点工作联席会定期研究部署法治建设、规范执法重要工作,统筹谋划年度工作任务,研究制定了《济南市农业农村局2023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计划》。局党组专题听取示范创建任务落实情况工作汇报,主要负责人亲自安排部署,确保各项任务指标落实落细。
(三)全面推行依法科学民主决策。落实“三重一大”事项集体讨论决策机制,严格执行调查研究、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等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参谋助手作用,择优选聘3名法律顾问,为重大工作决策、重大执法决定提供法律建议70余次。
(四)营造示范创建浓厚氛围。局党组书记、局长孟帅在济南日报发表题为《树牢法治理念 坚持依法护农 为建设现代农业强市提供有力法治保障》署名文章,接受《济南新闻》记者专访,全面展示部门工作成效,农业农村系统广大干部群众关心关注示范创建的热情进一步高涨。
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健全完善依法行政法规制度体系
一是推动重点领域立法。完成《济南市农村四荒资源开发管理条例》废止工作,向市人大常委会提报《济南市基本菜田管理办法》废止审议建议,积极推动以法治方式解决实践问题。
二是强化依法行政制度供给。修订《济南市农业农村局重大行政处罚案件法制审核实施细则》、《济南市农业农村局行政执法信息公示管理办法》。联合市公安局出台《关于加强农业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配合工作的实施意见》。转发《山东省农业行政处罚裁量基准(2022版》、《山东省渔业行政处罚裁量基准(2022版)》、《山东省畜牧兽医行政裁量权基准(2023版)》,实现省市县三级农业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统一。
三是强化规范性文件管理。严格制发程序,推动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完成公平竞争、合法性审查7件次。开展规范性文件集中清理,确定继续实施2件。
(二)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一是依法全面履职。动态调整权责清单,认领发布权责事项415项。确认全市涉农政务服务事项56项、行政许可事项38项,梳理发布市级事项办事指南43项。启动行政处罚决定和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告知“两书同达”。
二是提升政务服务便利度。推进政务服务集中办、就近办、网上办。全面推行农产品承诺达标电子合格证追溯标签开具,累计形成50余万电子追溯信息、218.6万条农产品快速检测记录。2230家种养殖主体、2296家农资经营主体纳入数字监管平台管理。农村集体产权交易事项纳入全市统一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推动构建市、县、镇、村“四级联动,一网运行”。构建动物检疫全链条信息化智慧监管模式,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三是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落实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互联网+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深入开展农产品“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专项整治行动,突出豇豆、韭菜、牛羊肉“三项治理”,抓实数字监管、质量检测、标准化生产、联防联控“四项措施”,筑牢农产品质量安全防线。全市出动监管执法人员5.3万余人次,检查生产经营主体3.22万家次,其中以“双随机、一公开”方式检查涉农生产经营主体252家(次)。开展例行、专项、风险监测,监督抽查活动,抽检农畜产品1.3万余批次、农资产品480批次,饲料兽药、饲料添加剂600批次;快速筛查肉牛羊猪尿液4.1万余批次。500余家涉农生产经营主体达到山东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A级、A+级,48家饲料兽药企业获得质量安全信用A级企业授牌。探索建立农药种子经营单位红黄绿分级管理制度,创建国家级、市级农药经营门店标准化管理服务试点单位25家、35家。
(三)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一是持续提升农业综合行政执法能力。加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伍专业化、职业化、现代化建设,举办全市农业执法能力提升培训班2期、农业执法大讲堂5期。经常性开展线上线下专题培训,人均集中培训时间超过60学时。执法人员能力素质全面提升,涌现出一批办案能手和执法骨干,9人被评为全省农业农村系统行政执法办案能手、执法骨干,4人被推荐参加农业农村部农业执法标兵、执法办案能手评选。在山东省第二届“乡村振兴杯”渔业安全技能大比武活动中,我局获得内陆组团体二等奖、船用绳结竞赛项目团体组第一名,2人分获二三等奖。
二是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聚焦行政执法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做到执法全过程留痕和可追溯管理。办结的行政处罚案件均在规定时限通过局官网、信用济南等信息平台及时公开,及时率、合规率均为100%。组织召开重大行政处罚案件听证会3次、法制审核会议19次,严格规范重大行政执法决定审核程序,依法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三是严厉查处农业违法违规行为。组织开展农资打假、农产品质量安全、动物防疫、生猪屠宰、渔业渔政五大执法行动,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套牌侵权、违法添加、私屠滥宰等违法违规行为。及时办理上级交办督办、群众投诉举报、巡查检查发现和移送线索等206件,做到100%核查、100%反馈、100%结案。全市累计出动执法人员4150余人次,检查涉农生产经营主体2070余个次,巡查河道500余公里,查办农业行政处罚案件342件(其中市级查办129件),与公安机关双向移交案件27件,查获假劣农资23.3吨,罚没款253万余元,集中销毁近年来没收的假劣农药32.9吨,有力震慑了涉农领域违法违规行为,有效维护了农业农村生产经营秩序、农民群众合法权益。
四是全面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开展“规范执法 惠企利民”“稳粮保供”、行政处罚法、种子法贯彻落实情况专项督导。举办全市农业执法案卷评查活动,评选出优秀案卷15个。案件办理水平逐年提升,1案例入选农业农村部2023年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十大典型案例,6案例分别入选全省农业行政执法、“稳粮保供”、农资打假、畜牧兽医行政执法典型案例,6案卷被评为全省农业行政处罚、全省海洋与渔业行政执法优秀案卷。依法办理行政诉讼、行政复议案件,主动化解行政复议案件2件,1件行政诉讼案件一审、二审均胜诉。
(四)加强行政权力制约监督
一是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召开全面加强党的建设、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党风廉政建设年底述职会和党风廉政建设会议,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压紧压实主体责任。开展党性教育活动10余次。组织参加作风监督热线等问政连线活动,以问题整改推动工作质量不断提升。建立廉政风险防范前置机制,开展作风建设提升专项行动,坚决防范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二是自觉接受人大和政协监督。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68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满意率持续提升,一批办理成果有效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务实举措,评价统计满意率100%。
三是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群众满意度测评、“行政执法开放日”活动,畅通执法监督渠道,进一步提升广大群众对农业行政执法工作的知晓度、参与度和满意度。
四是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强化业务培训,发布主动公开信息944条、网站信息2584条,按时办结依申请公开事项7件。
(五)提升风险防范化解水平
一是依法预防处置涉农重大突发事件。健全完善依法预防处置重大突发事件制度体系,制定《济南市小麦条锈病等重大病虫害防控应对处置四项制度》、《济南市农业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济南市人兽共患传染病防控合作备忘录》等涉农突发事件预防和应急管理制度。开展农机、渔业、饲料兽药、农化安全生产应急演练27次;完善充实市防控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成立防汛抗旱防寒潮、重大病虫疫病、农机安全生产等专项督导组,农机应急抢收服务队,开展应急督导检查100余次,指导区县科学防灾减灾救灾;坚决打赢了小麦条锈病、水涝旱灾寒潮、非洲猪瘟等农业重大突发攻坚战,有力保障了全市“菜篮子”“米袋子”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量足价稳。
二是依法化解涉农矛盾纠纷。依法规范开展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工作,全市11个涉农区县均成立了仲裁委员会,96个涉农街镇全部成立调解委员会,4780个涉农村(居)成立调解小组,镇村调解机构建成率均达到100%。截至目前,全市共受理土地承包经营纠纷案件193件,调处率100%,有效化解了矛盾纠纷隐患,保障了农民群众和新型经营主体合法权益,维护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受理热线转办件900余件,服务过程满意率99.36%,结果满意率97.45%。办理信访事项96件次、处置有效舆情信息129条,未出现重大舆情事故。
(六)持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一是明确工作重点。立足部门职能,制定年度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计划、普法责任清单,细化分解年度普法任务。圆满完成“八五”普法规划中期评估,我局在全市守法普法协调小组会议上作了典型发言。
二是落实国家工作人员学法考法制度。举办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知识专题讲座,参加培训1400余人次。举办农业执法能力提升、农资监管暨农资打假、农村合作经济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数字监管”服务能力提升、新入职工作人员法律测试、行政执法资格测试等法治培训法治测试活动21场次,参加人数2800余人次。
三是开展送法下乡活动。举办“宪法进农村”、农资打假、黄河禁渔、农产品质量安全、农机质量投诉宣传等送法下乡活动110余场次,发放宪法、民法典、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资生产经营“十不准”、禁限用农药名单、黄河禁渔制度宣传明白纸、识别假劣种子农药化肥的方法、消费维权知识等宣传资料5万余份,惠及群众10万余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乡村法治氛围逐步形成。
四是积极开展专项普法宣传活动。组织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法治宣传月、民法典宣传月、黄河保护法、畜牧法等专项普法活动7场次,惠及人群3万余人次。
五是实施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培育行动。全市累计培育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4240户。开展农业行政执法人员与示范户结对子活动,提升示范户培育质量,引导示范户发挥带头作用,促进周围群众法治素养明显提升,乡村法治环境明显改善,乡村治理能力明显增强。
六是拓宽普法宣传渠道。在山东广播电台录制法治宣传节目3期,受益人群超过1万人。在局官网发布“谁执法谁普法”“以案释法”信息100余条,向“泉晓法”推送普法依法治理信息130余条。连续三年在局官网发布农业行政处罚十大典型案例,发挥法治案例的引导规范、预防教育功能。讲好农村学法用法故事,在全省短视频评选活动中,我局荣获优秀组织单位,2个短视频获评优秀作品,其中济阳区制作的“定军山”荣获2023年全国优秀农村学法用法短视频。
(七)创新数字农业模式
开发“泉农通”数字农业平台,构建“113N”数字化框架,即打造1个统一的“泉农通”入口,建设1个全市农业农村数据节点,开发数字产业、数字政务、数字监管3大能力板块,整合各类应用服务,建设产权交易、千企兴千村、债权债务预警、高标准农田监管、投入品数字化监管等N个数字应用场景,推进各项业务工作数字化进程。
三、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年来,我局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虽取得一定成效,但与新形势新要求相比,还存在短板弱项。
(一)普法宣传形式不够丰富。主要通过发放宣传手册、张贴标语、悬挂横幅、现场咨询等方式进行,不够生动具体。
(二)基层法治队伍力量薄弱。大部分区县未设立法规科,挂靠在办公室、质监科等科室单位,人员流动性强;部分区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人员配置偏少偏弱;执法效能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农村法治建设任重道远。农村老龄化现象严重,不少村庄缺少青壮年劳动力和知识性农民,培植法治思维法治理念难度较大。
四、2024年工作打算
2024年,市农业农村局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法治政府建设决策部署,坚持依法行政,扎实推进农业农村法治建设。
(一)依法全面履行部门职能。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贯彻落实法治政府建设重要决策部署,定期研究部署依法行政工作。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动态调整权责清单、行政处罚“四张清单”,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二)加强农业执法工作。持续加强农业执法能力建设,强化部门协作、检打联动、行刑衔接,依法打击农业农村领域违法违规行为,全力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业生态安全。
(三)依法化解涉农矛盾纠纷。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能力建设,积极引导农民通过调解、仲裁等方式解决土地承包纠纷。妥善处理信访事项,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四)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开展宪法进农村、法治宣传月等专项普法活动,扎实开展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培育工作,提升干部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水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