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113701000041888645/2025-00133 组配分类: 公示公告
- 成文日期: 2025-07-19 发布日期: 2025-07-19
- 发布机构: 济南市农业农村局
- 标题: 关于做好强降雨天气防范应对工作的通知
- 发文字号:
各区县(功能区)农业农村部门:
据市气象部门预报,受副高边缘暖湿气流和冷空气共同影响,预计7月20日午后至22日夜间,我市有一次明显降雨过程,全市平均降雨量60~90毫米,局部地区雨量超过120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20日傍晚到21日白天,最大1小时降雨量可达 50毫米以上,伴有雷电和7~9级雷雨大风,23日我市还有降雨天气。此次降雨过程持续时间较长,部分地区累积降雨量大,并伴有短时强降水和较强雷雨大风,可能对我市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为全面做好强降雨天气的防范应对工作,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确保农业生产安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和预警服务。各区县要高度重视本次强降雨天气影响,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加强组织领导,迅速部署行动,全力做好各项防御组织工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手机短信、微信等有效形式,及时向农户发布强降雨天气预警信息,提醒群众增强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采取有效措施做好防范。
二、做好防汛防灾各项应对准备。要广泛发动基层干部和群众,加强安全隐患排查,及时清理疏通田间沟渠排水系统,防止发生大面积农田渍涝。协调街镇加强水泵、排水管等抽排水设备准备,一旦农田出现大面积积水,迅速组织排水,降低渍涝危害时间。要加固种植养殖大棚等农业生产设施,防止雷暴大风造成设施损毁。
三、强化极端天气技术指导服务。市、县、镇三级帮包技术指导组要联动,及时深入生产一线,指导农户因地制宜落实关键技术措施。雨后要密切监测病虫害发生发展情况,指导农户适时开展病虫害防治,减轻次生灾害发生蔓延。
四、做好农业生产灾情调度处置。要严格执行24小时防汛关键期值班制度,发生事故或遇有重要紧急情况,立即报告并启动相应预案,及时调度、汇总、报送灾害信息,妥善处理农业安全突发事故和险情。要及时与保险公司对接,确保出现灾情第一时间查勘定损和理赔,帮助农户及时恢复生产。
附件:强降雨后农作物田间管理技术意见
济南市农业农村局
2025年7月19日
附件
强降雨天气主要作物防范应对技术意见
一、玉米应对管理技术措施
(一)清理沟渠。雨前开挖好排水系统,提早清理排水沟渠中的杂草、淤泥和杂物,确保降雨后雨水及时排出。
(二)及时排水。雨后要尽快排除田间积水,如果积水时间过长,会导致土壤缺氧,根系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等有害物质,对根系造成损害,可以采用排水机械,如水泵等,加速排水过程。
(三)倒伏管理。强降水经常伴随强风,田间如出现倒伏,应分类指导管理,倒伏较轻,一般不必扶直,植株可自然直立起来,根倒、茎倒严重,有条件的可以人工扶直,但应注意防暑,受灾严重的,视情况及时青贮保产。
(四)雨后补肥。涝灾后,土壤中的养分会大量流失,玉米植株也比较虚弱,此时可以追施速效氮肥,如尿素,每亩追施5~10公斤,同时配合适量的磷、钾肥,以促进植株恢复生长。另外,也可以叶面喷施0.2%~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
(五)防治病虫害。雨涝天气田间湿度大、温度高,容易滋生病虫害。要加强病虫害的监测,如玉米螟、细菌性病害、大斑病等涝灾后容易发生,要及时发现并做好防治。防治玉米螟,选择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可溶粒剂10~15克/亩、200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3~5毫升/亩或14%氯虫·高氯氟悬浮剂10~20毫升/亩等防治;防治叶斑病,可选择25%吡唑醚菊酯悬浮剂30~50 毫升/亩、35%唑醚·氟环唑悬浮剂30~40毫升/亩或43%氟嘧·戊唑醇悬浮剂30~40毫升/亩等喷雾防治。防治病虫害时可添加芸苔素内酯等植物生长调节剂,提高玉米植株的抗逆能力,增加防治效果。
二、大豆应对管理技术措施
(一)尽早排除积水。要提前加深地头排水沟,确保田间沟渠排水通畅,及时消除渍涝。排水不畅的地块,要采用机械排水或挖沟排水等措施,及时排出田间积水和耕层滞水,降低土壤和空气湿度,促进植株正常生长。
(二)及时合理追肥。排涝后及时进行追肥,可亩追施氮磷钾复合肥(N-P-K:15-15-15)10 公斤,或适当喷施磷酸二氢钾、尿素等叶面肥,尽快恢复和延长叶片功能期,减少对产量的影响。
(三)分类施策管理。强降雨常伴随强风,容易造成大豆植株倒伏,要根据倒伏程度,因地因情施策。轻微倒伏可不采取措施,靠植株自我调节进行恢复,基本不影响产量;如倒伏4级(植株倒伏于地),会影响田间管理和机械收获,有条件的可以人工适当扶起,两行对扶,增加田间通风透光,同时喷施0.3%磷酸二氢钾、0.1%钼酸铵等叶面肥,增强抗病能力。如发现有脱肥现象,可利用无人机进行叶面追肥 2~3 次。
(四)加强病虫害防治。雨涝天气容易诱发大豆根腐病和锈病,应加强防治。可喷施25%甲霜灵800 倍液或2.5%咯菌腈 1000 倍液防治根腐病,喷施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00~700 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防治大豆锈病。重点关注点蜂缘蝽、烟粉虱、蛴螬、斜纹夜蛾等虫害,可选用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噻虫嗪、氯虫苯甲酰胺等药剂进行统一防治。
三、蔬菜应对管理技术措施
(一)雨前准备,检修设施。一是加强排水设施的整修,做到主沟、支沟相通,排水通畅,以利菜田排水;二是检查、修缮生产设施,加强对日光温室的后坡、墙体等容易漏雨部位进行检查,有问题及早修缮,确保不发生坍塌,对内低外高的温室做好防止雨水进入室内的倒灌措施;三是对易倒伏的蔬菜种类,暴雨前再度培土一次,以防植株倒伏。
(二)排水除渍,雨后浇园。雨后及时疏通排涝沟渠,及早排出菜田积水,缩短蔬菜根系受淹时间,以防沤根烂根;由于蔬菜生产的特殊性,雨水在增加土壤湿度的同时,也提高了土壤的温度,易引发辣椒、番茄等的疫病、生姜的姜瘟病等,因此,提倡雨后进行“涝浇园”,降低土壤温度,缓解雨季病害。
(三)扶正植株,中耕松土。风雨交加常会造成蔬菜支架出现倾斜或倒塌,雨停后,应及时到田间进行详细检查,将倒伏的蔬菜支架扶正,防止植株间互相挤压,并适当培土壅根;用干净水将溅到蔬菜茎叶上的污泥冲洗掉,保持蔬菜叶片正常的呼吸;雨后土壤板结,待土壤稍微干爽即进行中耕松土,以增强土壤的通透性,促进根系恢复生长。
(四)补充肥料,防治病虫。大雨过后,蔬菜的根系吸收水肥的能力较差,及时喷施叶面肥,一般可用0.2%的磷酸二氢钾+0.5%尿素液,同时可撒施草木灰吸收水分,降低土壤湿度,增加养分,改善土壤环境;风雨有利于病原物的传播,加速雨后病虫害的侵染致病,如软腐病、根腐病、疫病等都是雨后的高发病害,防治应注重“以防为主”,抢雨隙及时喷洒一些兼治真菌和细菌的预防保护性杀菌剂。
(五)抢种抢收,减少损失。暴风雨来临时对成熟或即将成熟的蔬菜要及早抢收;若遇大雨发生涝灾地块要及时拉秧,抓紧安排下茬,可以播种耐热速生叶菜,以补充生产,减少损失。